2025年9月10日,第41个教师节当天,烟台理工学院保卫处联合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(以下简称“经侦大队”),面向全校辅导员、班主任及新入职教师开展“防电信诈骗”专题培训,旨在提升教职工防诈意识与识骗能力,守护学生财产安全,筑牢校园安全屏障。

民警当“导师”,案例剖析戳痛点
培训现场,经侦大队民警以“反诈宣讲+案例警示”为核心,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展开讲解。民警首先通报了2025年以来高校电信诈骗案件数据,用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让在场教师意识到校园反诈的紧迫性。随后,民警重点剖析了校园高发骗局——冒充熟人诈骗、虚假兼职刷单、校园贷诈骗等“老套路”,指出“虽套路老旧,但因学生防范意识薄弱,受骗案例仍频发”。针对近期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在高校学生中多发的情况,民警发出重要预警:“此类诈骗隐蔽性强、涉案金额大,辅导员既要提高自身警惕,也要主动向学生传递‘高收益必伴高风险’的防骗常识。”
为让讲解更接地气,民警选取了3起发生在周边高校的真实案例,从“诈骗分子话术设计”“学生受骗心理”“止损流程”等环节层层拆解,让老师们对电信诈骗的套路有了更清晰、深刻的认识,掌握了“核实身份、拒绝转账、及时报警”的应对技巧。

校领导强调:教师是校园反诈“第一道防线”
烟台理工学院纪委书记、副校长张中华代表学校向经侦大队警官表示衷心感谢:“你们带来的专业知识,为我们织密校园反诈网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他着重强调,校园是培养人才的“净土”,保障学生财产安全是学校工作的“重中之重”;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群体,是校园反诈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“诈骗不是‘遥远的故事’,它可能藏在学生的微信好友列表里,藏在‘兼职赚快钱’的广告里,藏在‘导师要求转账’的消息里。”张中华结合学校近期发生的一起学生受骗案例,语重心长地提醒老师们:“务必把防诈教育融入日常工作,多问一句‘这笔钱是不是正规来源’,多提醒一句‘陌生链接不要点’,就能帮学生避开很多陷阱。”
时值教师节,张中华还向全体参训老师致以节日祝福:“希望大家在守护学生安全的同时,也能收获自己的职业幸福。”
培训最后,保卫处负责人高培力针对校园安全工作进行补充部署。他要求参会老师:“安全意识不能只停留在‘防诈’上,还要覆盖宿舍安全、消防安全、出行安全等各个领域。”比如,要定期检查学生宿舍的违规电器,提醒学生注意用火用电安全;要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,避免校园内骑行超速;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,及时疏导情绪问题。“只有把安全工作做细、做实,才能给学生一个安心学习、成长的环境。”。

后续:发挥辅导员“关键枢纽”作用
此次培训是烟台理工学院“平安校园”建设的重要举措。据了解,学校下一步将把防诈教育纳入辅导员日常工作考核,要求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、一对一谈心、班级群推送等方式,向学生普及防诈知识;同时,联合经侦大队开展“反诈进校园”系列活动,通过模拟诈骗场景、发放宣传手册、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,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。
“辅导员是连接学校、学生和家长的‘桥梁’,我们要让这个‘桥梁’成为‘反诈枢纽’。”张中华表示,“只要全校上下齐心协力,就能筑牢校园反诈‘防火墙’,让诈骗分子‘进不来、骗不成’。”
保卫处